大中亚区域植被恢复与森林资源管理利用示范项目(中国赤峰项目区)
首页 / 项目信息 / 项目信息 / 大中亚区域植被恢复与森林资源管理利用示范项目(中国赤峰项目区)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周期
2017.01 –2019.12
目标经济体
中国
实施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三义井林场
主题领域
荒漠化防治
项目资金
$744,000/ $500,000
执行机构
三义井林场
监督机构
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合作机构
总目标

建立跨区域多功能生态示范网络,系统展示沙地治理-植被修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形成可推广的《大中亚干旱区生态恢复技术规程》

具体目标

运用体系化成熟技术恢复沙地植被,实现植被盖度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强化、社区可持续发展三重目标,构建应对气候变化与荒漠化的综合治理范式

项目成果

编制《赤峰防沙治沙典型模式研究报告》

建设70公顷植被恢复示范林

建设39公顷沙地经济林示范基地

搭建能力建设与培训体系:500位基层人员培训;20人参与国内及国际交流

项目技术手册编制,集技术规程和案例汇编于一体

项目影响

生态治理突破:本项目在内蒙古荒漠化防治、在地经济激活与可持续农业模式革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三义井林场通过建设70公顷植被修复示范区与39公顷经济林示范基地,系统性验证了物理阻沙、化学固沙及综合治理模型的协同效应,为区域重度沙化土地治理提供实证方案。创新治理模式不仅实现土壤固化与沙尘暴频率降低,更显著优化局地小气候与生物多样性。

 

林产经济振兴:聚焦文冠果等非木质林产品开发,项目通过杏树与亚美尼亚李(Prunus cerasifera)的集约化栽培技术升级,革新传统种植模式。其中,具有高含油量特性的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单位面积产量提升65%,坐果率突破82%,其种仁精深加工产业链的经济附加值显著,为社区创造可持续收益增长极。

 

区域发展范式:项目在敖汉旗的成功实践,不仅遏制了荒漠化蔓延趋势(流沙面积减少58%),更开创生态修复-产业增值-民生改善三位一体发展范式。通过构建沙地治理与特色林果产业的动态耦合机制,当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1%,确立干旱半干旱区人地协调发展的标杆模式。

评估类型


评估时间


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