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规划示范项目(柬埔寨项目点)
首页 / 项目信息 / 项目信息 / 大湄公河次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规划示范项目(柬埔寨项目点)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周期
2017.06 – 2021.06
目标经济体
柬埔寨
实施区域
主题领域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
项目资金
1,792,663.60美元/1,515,465.60美元
执行机构
柬埔寨森林与野生动植物研究与发展研究院
监督机构
柬埔寨国家林业局
合作机构
总目标

本项目旨在提升柬埔寨社区森林治理效能,强化国有森林保护力度,通过重建生态服务功能与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可持续森林管理。

具体目标

建立社区森林管理模式:强化社区森林管理、试验适宜的森林恢复与抚育技术;

制定社区生计与森林依赖脱钩策略:优化农户家庭生产系统,推广庭院经济与混农林种植,降低农户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构建智能森林防护体系:采用智能森林监测系统(Forest Watcher),提高森林保护能力;

建立区域经验共享机制:通过示范和经验分享,在柬埔寨及大湄公河次区域推广项目成果与相关技术。

项目成果

编制《社区森林管理规划》

建立社区森林边界划界与巡护机制,布设界桩与电子围栏系统

实施林业局分级苗圃提质工程,优化苗木培育技术流程

创建植被恢复与抚育示范模型

建设村级集中式供水系统

构建林农复合经营与庭院种植体系

建立家庭菜园种植系统

部署"森林眼"智能监测系统及配套基站,实现非法采伐热点10分钟预警

编制《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手册》,涵盖育苗至采伐全周期操作规范

通过跨境示范林与年度技术研讨会,系统输出林草恢复技术,建立多语种在线知识库,收录成功案例

项目影响

社区森林治理取得突破:本项目成功制定并实施覆盖1,452公顷的《柬埔寨社区森林综合管理计划》,系统融合现代工程固沙技术与传统封育措施,显著改善了林分结构与质量。通过开展退化林恢复试验,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及多层复合种植系统,有效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生产力。

项目积极推广林农复合经营和庭院经济模式,帮助社区农户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森林资源依赖度下降达41%。以文冠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为核心构建的产业链,带动社区实现户均年增收约12,000美元,显著改善了居民生计。

 

国有林智能防护升级:国有林区部署“森林眼”火情监测系统,实现火点定位精度≤30米、响应时间≤8分钟的高效防护。系统运行首年,非法采伐案件下降67%,关键生态区(如暹罗鹿栖息地)生态完整度提升至89%。同时,结合北斗巡护终端与无人机编队联动作业,巡护效率提升3.2倍,执法成本大幅降低,大幅增加了森林资源监管能力。

 

区域发展范式革新:通过编制《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手册》及开展累计1600人次的能力培训,初步建立起“生态修复-产业增值-民生改善”的协同治理平台。项目创新提出的社区林权信托机制与碳汇收益反哺模型,被柬埔寨环境部纳入《2025国家林业行动纲领(草案)》,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首个完成立法适配的社区林业治理范式,为推动乡村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评估类型


评估时间


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