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林业建设试点示范项目(二期)
首页 / 项目信息 / 项目信息 / 多功能林业建设试点示范项目(二期)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周期
2016.01– 2019.12
目标经济体
中国
实施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旺业甸林场
主题领域
多功能森林管理
项目资金
$1,641,471/$1,314,600
执行机构
旺业甸林场
监督机构
内蒙古赤峰林业和草原局
合作机构
总目标

为中国和亚太地区建立可持续森林管理示范区,聚焦多功能森林开发,有机整合社区参与、森林游憩、森林生态旅游三大功能体系,为亚太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具体目标

1. 示范最佳实践:在皆伐地示范高标准造林技术,对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

2. 技术标准输出:编制《落叶松与油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区域性技术规程》,覆盖立地选择-目标树标记-天然更新促进等全流程

3. 平台拓展升级:扩建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森林体验培训中心,打造集森林疗愈、技术实训、政策研讨于一体的多功能森林管理宣教平台

4. 能力建设体系:强化社区群众与国有林场在可持续采伐限额执行、非木质林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实操能力

项目成果

1. 造林示范:营造66.7公顷高标准造林示范林

2. 抚育示范:开发200公顷中幼林抚育间伐示范林

3. 更新示范:构建33.3公顷成熟林多功能采伐更新示范区

4. 标准制定:《赤峰地区落叶松-油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规程》

5. 平台建设:建成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森林体验培训中心

6. 社区联动:配套建设森林旅游基础设施(生态步道20km,观鸟掩体15处),建立生态旅游收益分成与社区共管机制

7. 能力提升:开展国有林场职工-社区居民双轨制技能培训,重点强化近自然经营实操

项目影响

1. 森林经营创新:本项目升级造林技术,在667公顷皆伐迹地实施多树种混交模式。通过近自然森林经营(CNFM)理念,项目执行方在各类林分中开展疏伐抚育、补植更新及天然更新促进技术,将单一人工林改造为多龄级混交林,实现生物多样性提升、碳储量增长与生态韧性增强。

2. 生态旅游体系:构建森林疗愈五感体验步道,设置生物多样性展示、造林科技示范及森林康养等主题功能区,使访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感知自然。配套建设林间生态小屋(符合LEED认证标准)与景观栈桥(跨度≥50米),优化游憩体验。

3. 区域知识枢纽:建成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森林体验培训中心,作为区域林业知识共享中枢,提供可持续森林管理技术培训并承办国际研讨会。项目通过生态修复-社区参与-产业增值三位一体模式,为亚太地区输出可复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范式。

评估类型


评估时间


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