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森林生态服务为切入点,为越南减贫、改善环境服务、提高居民生计等国家发展目标作贡献。
1. 通过在林下种植非木质林产品,实现林产品数量和种类;
2. 改善林分结构,提升天然林长期经济价值;
3. 提高当地以市场为导向的林产品的生产能力;
4. 通过森林恢复与可持续森林管理示范点,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水平,包括固碳、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5.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农户在森林恢复、经营及非木质林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认知水平。
1. 建立非木质林产品示范点:
在林地周围和山脚下建立50公顷非木质林产品示范点,并沿林分边界及在山体基底种植500丛竹林,,以增加林产品的种类和产量;
通过培育非木质林产品,提高当地农户收入水平。
2. 恢复退化林地:
建立50公顷森林恢复试范点,开展间伐和补植珍贵用材树种;
3. 制定培训手册,完善社区管理机制:
编制并推广《退化林恢复技术指南》、《非木质林产品与高价值用材树种培育手册》、《森林保护实务手册》及《非木质林产品加工技术宣传册》
建立、健全乡村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产品利益分配制度
创立乡村森林发展基金
4. 加强能力建设:
对项目区及周边社区居民开展关于退化林恢复技术、非木质林产品和珍贵用材树种种植、森林保护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和实地调研。
该项目成功示范了森林恢复与可持续森林管理技术,加强了相关机构及社区居民森林利用和保护的能力,并促进了社区生计的提升。在图库和特奎两个社区示范点,通过抚育性间伐、树种补植恢复了50公顷的天然退化林地,建成50公顷的非木质林产品种植示范点和4个微型苗圃。项目实施后,示范点高价值用材林的比例已经上升到80%以上,远远高于周边未经人工干预的退化林地。目前,当地社区已从短轮伐期非木质林产品种植中获益数千美元,预计未来 珍贵用材树种和其他非木质林产品的种植将为当地带来更为持久和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此外,本项目还以三维赋能体系(技术培训、制度创新、知识传播)强化基层林业治理能力,通过培训、实地考察、参与式活动等方式,提高了林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可持续森林管理意识和水平。通过编制《乡土树种培育手册》等技术材料和海报,进一步宣传了项目成果,推动了越南林业政策和实践的优化。